一是搭建了农民增收新平台。因地制宜,充分依托河姆渡“文化+旅游”的资源优势,结合河姆渡特色农副产品如茭白、甲鱼、米制品等市场需求火爆的实际情况,将交易市场建在景区路口,使本地农副产品可以就地就近销售,让小农户和大市场实现无缝对接,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也推动了产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景区周边集聚的人气迅速转化为消费力,仅茭白的日销量就有2000斤以上,米制品的日销量也有1000多斤。
二是开辟了集体经济增收新路径。市场采用“镇政府搭台+村集体入股”模式,由镇政府统一搭建平台建设,村集体以闲置土地、闲置房屋等资源形式入股,整体收益由镇村两级统筹分配使用,这种模式不但有效盘活了村集体闲置资产、发展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同时借助镇级平台,河姆渡本地特色农副产品也能更好地打开市场、拓宽销路,增强竞争力。目前,仅农特产品展销区和茭白临时交易市场的租金收益,每年就可以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以上,使原来的集体经济薄弱村拥有了强大的“自我造血”能力,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被不断激发。
三是拓宽了低收入群众消费新渠道。市场通过免费提供经营场地、规范管理的方式,将100多个路边分散经营的农户有序引导至市场内进行规范经营和集中管理。农户售卖的农产品均为自产自销,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通市场,省去了中间加价环节,不仅种类丰富、品质优良,而且价格十分实惠,吸引了很多宁波市区的顾客前来购买,其中包括相当一部分低收入群体人员,他们从宁波乘坐98路公交车直达市场后,可以就地购买价廉物美、新鲜无公害的优质农产品,极大程度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便利,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